第五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在2017年3月23日召开,本次展览会作品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的242间顶级艺廊,并且有全新策展展区策展角落(Kabinett)。作为艺博会的龙头,相信“巴塞尔艺博会”对于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今天开这个话题主要是想和大家讲讲巴塞尔的发展之路,以及聊聊如今巴塞尔艺博会带来的市场格局改变。
巴塞尔艺博会的背景
瑞士巴塞尔(Basel)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之一,被视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晴雨表。作为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艺博会最先开始于现代艺术沙龙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扩大范围,纳入当代艺术作品,而在近几年更是积极推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会场的一楼一般都是参展的画廊,大部分都是各国老牌的大画廊,他们所展出的很多作品都是当代大师的经典之作,许多美术馆来此采购馆藏,还有一些投资收藏的跨国公司也会来此下订单。
与一般的艺术博览会侧重于取悦参展商的做法迥异,巴塞尔艺博会始终以有效整合收藏家资源而形成特色。近年来该艺术博览会致力于服务理念的更新换代,通过VIP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展会的国际信誉,结构出一流的品质与水准,由此吸引了众多美术馆馆长、大收藏家的积极参与,并带动了博览会整体人气的急剧提升。
由于博览会对参展资格要求较高,展品质量出色,各国画廊一向都以入选巴塞尔博览会为荣。参展门槛高正是巴塞尔博览会历经数十届却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巴塞尔艺博会始终对参展画廊坚持严格的审查和评选,通常只有超过3年开办历史的画廊才有申请参展的资格。于是乎2000年,一些未能入围的画廊不得已在毗邻艺术博览会的一个废弃的啤酒厂库房里,办起了题为“2000名录”的所谓“会外艺博会”。针对这一形势,同年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辟了一个由瑞士著名建筑师查哈斯设计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展馆,用以举办题为“艺术无限”的展示活动,其目的是为那些受到诸多限制而无法完整地实现自己创作构想的艺术家,通过与画廊互助的形式,租用非限制性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不但可以延伸艺术博览会的内容,也为当下的艺术实验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空间。至2004年,接续举办的“艺术无限”专题展以水平之高、形式之新,几乎可与欧美著名的艺术双年展相媲美,从而使自身在学术层次上得以进一步提升。
“巴塞尔”评审制度揭秘
既然巴塞尔是因为最具公信力的审查制度被藏家们信赖,那诺维奇主场告捷,全力保级仍需努力我威廉希尔官网们就来揭露其最为人称道也最被人诟病的它的严格的评审标准。 在巴塞尔艺博会规划的八个展览专区中,除了艺术出版(Magazines)外,无限意象(Unlimited)、艺术跑酷(Parcours)以及艺术电影(Films)三个专区委由独立的策展人挑选作品,其余以画廊为参展单位的展区——画廊荟萃(Galleries),专题策展(Features),艺创宣言(Statements)以及限量作品(Editions)——则由画廊代表组成的审查委员会进行筛选。
目前巴塞尔艺博会的审查委员共有六人,没有固定的任期,通常为五到十年,新的委员由艺博会总监选任。以三个展览中级别最高的巴塞尔展来说,由于成员均是参加展览多年的顶尖画廊代表,故在国籍分布上仍以欧洲为多,评审的组成也理所当然地反映在参展画廊和作品的取向。
申请画廊需详细说明其展览计划,而参展作品是否曾在美术馆、双年展、私人收藏展或其他画廊展出,亦是筛选重点之一。此外,申请画廊以往参加巴塞尔展的现场照片和影片,画廊的出版品以及举办过的展览、其所代理或经纪的艺术家,以及该画廊在其他艺博会的展位设计和整体呈现等,都是评审委员的审查项目。
获选参加展览就像获得神秘兄弟会的资格,全球900个画廊竞争大约300个展位。画廊们可以将作品推销给最高级别的收藏家,并与世界上最顶尖的交易商共处一室,建立业内关系提升自身口碑。所以即使参展费要5万至6万美元,即使要等个六七年,那知录取通知对许多画廊来说都是值得的。 900取300的几率看似不小,但其实就近年来的巴塞尔来说,新来者越来越少,占据藏家目光的,往往都是那些超级画廊。从商业角度来说,支持那些有权有势的画廊,当然会让整个艺术展更有实力诺维奇主场告捷,全力保级仍需努力:首先它们的艺术家往往比较出色(至少出名),其次它们手中也握有一定的藏家资源。而那些资深画廊当然也不敢怠慢巴塞尔,它们往往将最好的作品留到这个展会。
不过,随着艺术市场越来越疯狂,想要进入展览的画廊也越来越多,评委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其实当评委也不容易,除了展览前一连串冗长的会议,在展览中他们还要在早上努力清醒,视察会场。最糟糕的是,结果往往无法令所有人满意。每年一到申请时间,全球多家画廊便竭尽心力到丧心病狂的准备被审资料,希望获得评审垂青。
“巴塞尔”的市场评估
近几年来,各种主题的新型艺博会不断开展,各个欧洲老牌艺博会也不断扩张,如今世界上大约有270个大大小小的艺博会,另外以城市为主题的艺博会也不胜枚举,但是不论艺术圈如何变化,巴塞尔艺博会永远是个硬指标。
据《艺术新闻》统计,40场顶级艺博会中,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与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Art Basel in Miami Beach)是在访客上升数量上最显著的,因此也可以说是最受访客欢迎的艺博会。巴塞尔艺术展从6.5万人次跃升到9.8万人次,而迈阿密海滩展会则从5万人次升至7.7万人次。
不仅只有巴塞尔和迈阿密海滩,包括香港,三地每年都能吸引各地的画廊、艺术家、藏家慕名而至,就连艺术圈外的游客都难逃其魅力。
根据观察,各地参展画廊每年选择再次参展的指数:香港大约是95%、巴塞尔大约是99%、迈阿密是98%,也就是说虽然巴塞尔每年的展会没有保障名额,但是每年多数展商都会如期递交申请函,然后急切地等待通知。 我们再来看巴塞尔艺术展画廊部分参展商的区域性来源,它们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欧洲或北美洲和中美洲——分别占据了59%和33%。这个数据与全球40个大型艺博会中来源于各个洲的展参商所占比例相似,其中欧洲占据了56%,而24%来自北美洲和中美洲。不过,这些区域也都在高端市场占据了更多的份额。
再进一步分析,得到最多支持的来自于以下6个国家——美国、德国、英国、瑞士、法国和意大利,总共占据了超过四分之三的席位(大约77%)。 城市方面,毋庸置疑,纽约胜过了所有的竞争者。在过去的5年内,单在这座城市产生的参加巴塞尔艺术展主要部分的高端画廊总数就超过了接下来3座城市的总和。值得一提的是,柏林贡献了比巴黎和伦敦更多的画廊,尽管后两者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具有更重要的枢纽地位(同时考虑到拍卖等成绩)。这一概况在每一年的变化并不显著, 这也反映出这些顶级画廊已经发展出非常成熟而规范的艺术博览会项目,不会轻易带来改变与惊喜。
香港地区格局的变化
最后,我们将视角转回与我们最贴近的巴塞尔香港。这边,先对2014-2017年香港、迈阿密、瑞士三地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参展国家及画廊的数量做了一个统计。
对比三地巴塞尔艺博会,可以看到作为巴塞尔的发起地瑞士依然是巴塞尔艺博会的核心,参展画廊数量稳定且稳定保持较高的位置,迈阿密次之,香港虽在参展数量上不及前两个国家,但在参展国家上领先前两个国家。这一点能反映出亚洲艺术市场地位的提升。 今年香港展出画廊数量上回升到241家,且至今香港地区只举办过4届巴塞尔艺博会,未来可发展的潜力巨大。
201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经过4年的尝试调整,目前香港展会分成8个展区,分别是‘艺廊荟萃’(Galleries)、‘亚洲视野’(Insights)、‘艺术探新’(Discoveries)、‘艺聚空间’(Encounters)、‘光映现场’(Film)、‘艺文出版’(Magazines)、‘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Conversations)及‘沙龙漫谈’(Salon),而在2017年再将新添加一个‘策展角落’(Kabinett)展区。 本次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谈及新增加的‘策展角落’展区,表示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当真的需要时才会改变。“这个单元实现去年所讨论的关于扩大加强亚洲材料、亚洲历史和亚洲艺术的想法,因为人们平常并没有太多机会去一览无余。这个单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在美术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亚洲视野’一样,你可以看到27名不同年代的艺术家用不同的媒介,你可以从中看到已有的亚洲艺术内容。同时我们也希望开通‘策展角落’可以让画廊们带来许多有趣的作品,也许有时候这些作品无法撑起一个展位,但足够可以撑起一个角落,就像房间中最想让你骄傲地展现给别人看的地方。”黄雅君如是说。 从这一点上可以观察到,本届艺博会依然注重对“亚洲”的认识与拓宽,同时也开设给画廊一个特别的展示空间,相信从中能发现许多惊喜。
201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附:巴塞尔艺博会进程
[1970] 1970年,首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应运而生,是由瑞士巴塞尔的三家画廊决定联合发起一场艺术博览会,当年有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90家画廊参展,共吸引了约1万6千名观众前来参观。
[1973]巴塞尔艺术展举办了首个国家专题展览——‘American Art’把镁光灯聚焦在美国抽象派画家 Jackson Pollock身上。随后一系列的国家专题,展示了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以色列、荷兰和比利时等当时得令的艺术家作品。
[1974]展会里加入了Neue Tendenzen(德语意指‘新趋势’)专区,以推广各国年轻艺术家创作。一个由国际级艺廊代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甄选出50家艺廊参展,包括国际著名、来自纽约的Castelli、巴黎的Sonnabend、都灵的Sperone、柏林的Block、苏黎世的Verna和Ziegler等等。巴塞尔艺术展的评选委员会由顶尖的艺廊代表组成,委员任期长达数年。委员根据展会定下之准则,挑选参展艺廊。透过此严密程序,确保展出的都是业内最卓越的艺廊与作品。 1975 成立短短六年,巴塞尔艺术展已迅速发展到300家艺廊的规模。参展艺廊来自21个国家,每年吸引超过37,000人士入场。
[1979]Neue Tendenzen(德语意指‘新趋势’)专区被新引入的The Perspective展区取代。展区承继推广各国年轻艺术家的重任,为16位艺术家举行个展,引领John Armleder、Tony Cragg、Peter Fischli 与DavidWeiss、Beat Streuli与Martin Disler、Julian Opie、Jean-Frédéric Schnyder、HelmutFederle和General Idea等人踏上国际舞台。
[1989]为庆祝摄影诞生150周年,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hotographyArt Dealers旗下16家艺廊展出了一系列富历史意义的摄影作品,回看150年的发展进程。五个特别策划的摄影艺术展览,让巴塞尔艺术展成为世界领先的摄影艺术作品展示平台。
[1993] 1993 原为独立展会的Edition于成立两年后正式被纳入为Art Basel展会的Art Edition展区。 15家世界顶级艺廊参与第一次展出。新推出Young Galleries展区给刚起步有潜力的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展出。
[1995]引入Art Video Forum录像艺术专区。来自瑞士的Pipilotti Rist和西班牙的Enrique Fontanilles获得第一届由主要赞助商Swiss Bank Corporation(现合并为UBS)颁发的录影艺术奖。
[1996] Young Galleries专区由Art Statements取代登场。 23个年轻艺术家展览奠定了巴塞尔艺术展的领导地位。曾于Art Statements初试啼声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包括有Mariko Mori、Vanessa Beecroft、William Kentridge、Pierre Huyghe、Elisabeth Peyton、GregorSchneider、Jorge Pardo、Ugo Rondinone、Kara Walker、Manfred Pernice、ErnestoNeto、Jo?o Onofre、Hans Schabus、 Ghada Amer、Gary Webb和Kader Attia等。
[1999]引入The Art Film专区,展出由艺术家创作或有关艺术家的电影。入选影片于Stadtkino Basel电影院放映。
[2000] Sam Keller 成为巴塞尔艺术展总监。 Art Unlimited专区丰富了展会的艺术涵义。除制定的展览区域以外,展会特别策划一开放式展览场地,以博物馆形式展出装置、雕塑、大型壁画、录像、行为艺术等当代艺术作品。展区至2012年由 Simon Lamunière策展。艺术出版在展会中通常处于较次要的位置,直至第一个艺术书籍专题展览的出现,焦点为2000至 2005年间的重要艺术出版物。展览的成功引伸至两个后续的展览:Small Press Scene——60-70年代间的艺术出版物,和Artist Records—— 艺术家音效创作。
[2002]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首展。位处北美与拉丁美洲文化的交汇点,同时被誉为境内最国际化的城市,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展出来自美洲的顶尖艺廊与艺术家作品,展示了当代艺术的多元性,迅速成为国际艺术界最热衷的冬季聚会。推出创新的展区概念Art Positions,在一个个海运货柜内展出全球出色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第一届就有来自23个国家160家艺廊参与,共吸引观众约3万人次,如今巴塞尔迈阿密也被公认为是领先美国的艺术项目。 [2003]最长寿展区The Art Nova正式推出。展区展出艺术家三年内新近完成且从未发表过之作品。参展艺廊可挑选2到3位代表艺术家作展出。
[2004]新环节Art Basel Conversations正式推出。邀请艺术界各方人物出席专题研讨会,给与会者带来业界的第一手资讯,在收藏和展示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意见。研讨会嘉宾包括资深艺术收藏家、博物馆总监、双年展策展人、艺术家、艺评人和建筑师等等。新环节Public Art Projects是多个博物馆规模的大型公共艺术创作项目,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主场馆前展出。
[2005]在新推出的Art Kabinett展区,于出展艺廊中挑选出数个参展单位,于新展区内规划另一展览空间,更有焦点地展出代表艺术家的作品。 Kabinett展区形式广泛多元,可以是主题性联展、艺术历史性或是艺术家个展等等。艺术出版在展会中通常处于较次要的位置,直至第一个艺术书籍专题展览的出现,焦点为2000至 2005年间的重要艺术出版物。展览的成功引伸至两个后续的展览:Small Press Scene——60-70年代间的艺术出版物,和Artist Records—— 艺术家音效创作。
[2006]巴塞尔艺术展推出Art Premiere展区,开始时是以展示新入围艺廊为主,后来把焦点转移到一众时代与文化对比的艺术家身上。
[2007] Annette Sch?nholzer、Marc Spiegler和Cay Sophie Rabinowitz 代替SamKeller成为巴塞尔艺术展的总监,全盘管理展会。 2008年起Annette Sch?nholzer 和MarcSpiegler成为联合总监。听觉视觉艺术作品《Ball of Artists》在迈阿密海滩Vizcaya Museum展出,超过1,200名与会者亲历艺术品的震撼,展开了当代艺术之于历史与建筑之间的对话。半永久性的装置在节目完结后,迁移至博物馆花园让公众观赏。
[2009]巴塞尔艺术展踏入40周年。《Il Tempo del Postino》,一出由20多个艺术家及团队以‘时代艺术’为题材的‘歌剧’演出,由著名策展人Hans Ulrich Obrist与艺术家Philippe Parreno、Anri Sala及 Rirkrit Tiravanija导演。剧目于2007年度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首演。 2009年巴塞尔展会与Fondation Beyeler及Theater Basel合作,剧目在展会期间举行了三场售票演出。 Art Positions展区迁移到会议中心展馆内,原场地由新加入名为The Oceanfront的环节使用,首次展出由艺术组织Creative Time委托洛杉矶艺术家Pae White创作的‘Self Roaming’,一个互动城市景观装置——在沙滩上建构出如迷宫的大都市影像。
[2010]展会延伸到会场以外,成立The Parcours展览部门,在巴塞尔市内富历史气息的旧区,展出由著名艺术家、艺术新秀主理的地区性公共艺术创作及项目演出。新展区Art Feature取代Art Premiere,让艺廊有机会展出较有历史性的艺术材料、任何时期艺术家的个人展览,或焦点性的艺术策展等等。跟迈阿密展会的Art Kabinett同样,Art Feature很快就成为策展人、鉴赏家及收藏家最喜欢的展区之一。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与艺术组织创意时代合办的晚间活动海滨之夜,在由富晃办公室与Rachely 罗特姆工作室设计的露天展馆展出。展馆建筑由可自由摆动的磷光绳索编织而成。
[2011]巴塞尔艺术展宣布母公司MCH Swiss Exhibition (Basel) Ltd。与AsianArt Fairs Ltd。——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持有人——达成协议,由2011年7月1日起掌握展会多数的股份。庆祝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诞生十周年,展会特别在著名建筑师Frank Gehry设计、新落成的New World Symphony大楼里举行特备艺术节目。节目标志着艺术团体Performa与巴塞尔艺术展之间的合作,同时是第一个在New World Symphony举行的艺术活动。 Art Video作品在大楼7000平方英尺的户外投影墙放映;Art Public展区搬进Collins Park,Bass Museum of Art加入展区的畴划工作。
[2012] Gianni Jetzer替代Simon Lamunière 出任ArtUnlimited展区的策展人。
[2013]巴塞尔艺术展掀开亚洲新一页,推出首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为世界打开亚太艺术之门。超过半数参展艺廊将会展出亚太艺术家的创作,让展会成为区内以至全球艺术文化交流的舞台。
[2016]本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共吸引逾7万访客入场,人数创下新高,体现出市场对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仍有强劲需求,而亚洲各地区藏家群体的扩张与成长也获得参展艺廊的广泛认同。
来源: 艺术市场通讯
原标题:《对于巴塞尔艺博会你了解多少?》
-- END --
分享本文:
如果喜欢本文您可以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文艺联盟丨理想国
欢迎关注“理想国”
微信号:Dreamland427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理想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