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斯威无惧曲折,中超胜利终将璀璨绽放!,却在4年后的2016年火了。
原因如O’Reilly传媒CEO蒂姆·奥莱利在推荐中所言斯威无惧曲折,中超胜利终将璀璨绽放!:“《精益创业》不仅关于创建成功企业,它还告诉读者,如何改善任何其他威廉希尔官网领域的工作。”
本文为解读版,字数共计4800字,阅读时间:9分钟。
—————————
究竟应该如何驾驭一家新创企业斯威无惧曲折,中超胜利终将璀璨绽放!?
“通过转动方向盘进行不断调整”,IMUV联合创始人及CTO、哈佛商学院驻校企业家埃里克·莱斯在《精益创业》这本书中,把不断调整方向盘的过程,称之为“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
埃里克·莱斯指出,“尽量把反馈循环流程的总时间缩减到最短。”只有如此,才能减少各种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反馈循环是“开发—测量—认知”,但制订计划却是与之相反的:先确定需要知道什么,再用创新核算方法来确定需要评估什么、是否获得了经证实的认知,最后确定需要开发什么产品来进行试验,并获取哪些评估。
▼
1、需要知道什么
在许多创业者的概念里,一定要做出一款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这款产品要精致、巧妙。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要引起轰动、获奖无数,值得用户拿去炫耀。
但是,太多的产品是自以为是的产物——我们自以为清楚顾客想要什么。现实会给我们当头棒喝——经过几个月辛苦创造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使用。
“我们的努力有多少创造了价值,有多少被浪费了?这个问题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所在斯威无惧曲折,中超胜利终将璀璨绽放!!”埃里克·莱斯说,“精益的思维方式,是把价值定义为‘向顾客提供利益’,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是浪费。”
如何“抑制”我们的自以为是?
经证实的认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方法。
如何获取“经证实的认知”?
走出办公大楼,去听取顾客的需求,不要在屋内遐想。
将目标顾客具体化,面目尽可能清晰。
以最小化可行产品验证假设目标。
贵宾式最小化可行产品。这是另一种最小化可行产品技巧。从为一个顾客服务开始,通过观察,不断提取产品的具体使用体验,同步改进产品,直到公司能将其经验复制。
事实上,“顾客在和企业的互动中,体验到的任何事和物,都应该被认定为‘公司的产品’”。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架构都要为顾客提供一种新的价值来源,并关注其产品对顾客的影响。”
“什么为顾客创造了价值?”“了解顾客所需之外的任何努力都可以不要!”埃里克·莱斯认为,“学习是新创企业进步的重要部分”,并把这种学习称为“经证实的认知”。
在新创企业的核心衡量标准中,“经证实的认知”总是显示为积极的改善结果——我们开发产品的工作神奇地变得更有效率,并不是因为我们更加努力,而是对照顾客真实所需,更聪明地工作。这也是正确看待新创企业生产力的方式:并不在于开发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努力换来多少“经证实的认知”。
所以,当下次,我们在开发一款产品的时候,不妨把惯用的问句“这款产品能开发出来吗?”换成“需要开发这个产品吗?”和“围绕这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能建立一项可持续的业务吗?”
2、究竟要做什么
尼克·斯威姆看到网络上没有哪家网站集中出售各种鞋类。于是,他创办了全球最大的网上鞋店Zappos。
但是,你以为他是等网站全部建设完毕,全面涵盖仓储、分销,并配合促销,才正式推出网站的吗?
不是!
他是从实验网站开始运行。
虽然最初的产品很少也很单一,但获取了清晰的、量化的数据,并有效指导了后续的发展。
最终,这家网上鞋店不断壮大,并被亚马逊以12亿美元收购。
这个故事,是推出最小化可行产品的一个案例。
大多数现代商业和工程业哲学关注的首要原则,都是为顾客创建高品质的体验。最小化可行产品,显然与“高品质”背道而驰。埃里克·莱斯指出,对质量问题讨论的前提是,企业已经了解哪些产品特质在顾客眼里是有价值的。而通常情况下,新创企业并不确定谁是顾客。因此,“如果我们不知道谁是顾客,我们也就不知道什么是质量。”
所以,最小化可行产品,并非是用于解决设计或技术问题,而是要解答一系列商业问题,即“以验证基本的商业假设为目标”。
开发最小化可行产品,有一条简单的规则:放弃对你需要的认知没有直接用处的一切功能、流程或努力。
3、应该如何测量
如果你开发的东西是错的,那么优化产品或营销方式都不会产生什么重大结果。所以,新创企业必须以高标准来衡量其发展状况。
分三步走。第一,确立基准线,摸清状况到底怎么样;第二,明确应该达到的理想增长状态;第三,做出决定,到底是转型还是坚持。
确立基准线不难,难在我们常常用“虚荣指标”来麻痹自己。
什么是“虚荣指标”?作者以早期的IMVU来举例:每个月都能获得新顾客,所以在财报上看到了总注册用户数量和总付费顾客数量呈上升曲线,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深究会发现,虽然不断有新顾客增加,但每个新顾客群产生的收益却没有提高。
所以,如果新创企业被这些“总顾客数量”等虚荣指标误导,那么创新核算就无从谈起。
由此,我们要抵抗所谓“错误指数很好看”的诱惑,设法扭转方向,建立能让产品腾飞的可持续的业务。这种判断业务和认知阶段目标的衡量指标,就是可执行指标。
可执行指标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可执行。一个产品成绩报告要可执行的话,必须清楚地显示因果关系。
比如,本月我们要创下4万个点击率的新纪录。它是出自4万个新顾客,还是一个特别活跃的网络浏览者?这些点击是因为新营销活动的成果,还是公关推广?一个点击究竟指什么?是每次网页浏览计为一个,还是把所有嵌入的图像和多媒体内容都计算在内?
第二个特点是,可使用,即产品报告要做得尽量简单,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并且让更多人能方便地获得产品报告。
第三个特点是,可审查。我们必须确保数据对所有员工来说都是可信的。
创业活动中只有5%用于构想大创意、商业模式、进行书面策划,以及分配胜利果实。剩余的95%都是用创新核算来衡量的艰苦工作:诸如决定产品优先排序、确定瞄准或倾听哪些顾客,以及有勇气把伟大的理想投入不断的测试和反馈中去。
4、究竟怎样转型
戴维·比内蒂花了1200美元用3个月时间开发并发布了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由经过身份认证的选民组成的社交网络,让关心公民事务的民众可以在这个社交网络上交流。
最初,有5%的人注册使用服务,17%认证了其注册选民的身份。
接着,戴维又用了两个月时间和5000美元,提升了新产品功能、加强了推广信息、简化了用户使用的繁琐过程。登记率从5%升到17%,激活率则从17%升至90%多,但保留率和推荐率仅为4%和5%。
戴维通过对比测试,即在同一时间内把不同版本的产品,提供给两组顾客使用,然后观察这两组人群的行为变化,从而判断不同产品的影响力。
看到对比测试结果,戴维开始了第一次转型,即“放大式转型”:重新聚焦在以前产品的一项功能上,把其放大为一个整体——戴维决定强化社交功能,组建一个“社交游说平台”。戴维历时4个月花费30000美元,取得了42%的注册率、83%激活率、21%的保留率、54%的高推荐率的好成绩。但是,愿意付费的活跃者数量少于1%,这项业务仍然无法盈利。
戴维实施了第二次转型,“客户细分市场转型”,就是保留产品功能但改变目标受众。戴维这回关注付费人群的转变:从普通消费者转向商业和非盈利机构。3个月后,戴维的团队迅速扩大,但是客户们依然不愿意付费。
戴维决定裁员,实现平台转型,然后改变了销售方式,简化了用户参与模式,强化互动。经过1个月开发,新品种数据大幅提升,最重要的是11%的顾客愿意付费了。
此外,转型还有缩小转型(把原来的整个产品转化为一个更大型产品中的一项单独的功能特性);客户需求转型(目标客户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只不过它不是我们事先预计的);商业架构转型(高利润低产量的复杂系统模式或低利润高产量的规模运营模式);价值获取转型(是货币化模式还是收入模式?公司获取价值方式的转变,会对业务的其他部分、产品和市场营销战略造成深远的影响);增长引擎转型(病毒式、黏着式、付费式,见下文);渠道转型;技术转型等。
值得注意的重要一点是,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加速现象。戴维的每次转型速度更快、决策更快、创新更快。
转型并非仅仅是一种改变。它是一种有组织有条理的特殊改变,用以测试一个关于产品、商业模式和增长引擎的新的基础假设。它是精益创业的核心所在:如果我们转错了弯,我们有必要的工具来发现错误,并能迅速找到另一条道路。
5、怎样实现增长
可持续增长的特征体现在一条简明规则中:新顾客是由以往顾客的行动带来的。
以往顾客推动可持续增长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口碑相传。
二是,产品使用带来的衍生效应。不管出于赶时髦还是彰显身份地位的考虑,每次使用像奢侈品这类的产品时,都会引发旁人对该产品的认知。
三是,有资金来源的广告。
四是,重复购买或使用。比如去同一家杂货店购买商品。
一般可建立和发动三种增长引擎。
一是,黏着式增长引擎。使用黏着式增长引擎的公司,要非常仔细地追踪顾客耗损率,亦称流失率。所谓流失率就是指在任意一段时间内,没有继续使用公司产品的那部分顾客占顾客总数的比率。
控制黏着式增长引擎的规则很简单:如果取得新顾客的比率超过流失率,产品将会增长。
二是,病毒式增长引擎。如果一个产品的病毒系数为0.1,即每10位顾客中有1位会介绍1名朋友,这就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循环。反之,系数大于1.0的话,病毒循环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因为每个注册成员会平均带来超过1位顾客。
依靠病毒式增长引擎的公司,必须关心如何提高病毒系数。这个数字即便只发生微小的变化,都会让公司未来的前景产生戏剧性改变。
三是,付费式增长引擎。有两家企业,前者从每位注册顾客那里赚取1美元,后者从每位顾客那里赚取10万美元。要预测哪家公司会成长得更快,只需知道一件事:每得到一位新顾客的成本是多少。
使用付费式引擎实现长期增长,需要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把部分顾客货币化。
从技术上来说,一项业务一次可以运行几种增长引擎。但是,成功的新创企业往往只关注一种增长引擎,做好所有令此引擎运作的工作。运行多种引擎会造成运行中的混乱。
在调整增长引擎的过程中,使用创新核算评估反馈循环(见上文第三部分),可以决定新创企业是否向产品—市场契合度靠近。
引擎总有停滞之时,所以,任何公司都需要培育出创新后备,用以提供新的增长来源。
6、怎样持续创新
一个公司或团队如果想持续保持创新姿态,就需要搭建正确的架构。架构一般具有下面三个特征。
一是,稀少但稳定的资源。预算可以不多,但必须绝对安全,否则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是,独立的开发权。埃里克·莱斯用“强烈”的口吻,建议新创企业的团队实行彻底的跨部门运作。也就是说,公司中的每个职能部门全职参与产品的开发和发布。传统企业部门间的层层传递和审批延长了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环节,妨碍了团队学习和个人责任制的落实。
三是,与绩效挂钩的个人利益。关键的不仅是收入利益,还包括了创新者的认同程度等。
那么,有了合理的组织架构,怎样创造实验平台呢?
可以建一个创新沙盒。
所谓创新沙盒,可以这么理解:创新团队如果远离既有机构和业务,埋头于秘密开发模式,建立一个数据真实地带,进行不受限制的实验,无用户反馈也无任何形式外部核算,必然会导致许多更大问题的产生。要公开鼓励创新,就意味着如果创新企业家不担负应有的职责,随意滥用权利,必然会导致组织遭受既有团队和业务模式的挑战,最后陷入两难境地中,所谓创新就变成空谈。
建立沙盒,由小切入点建立,针对真实用户做对比测试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测试出结果,进行可执行指标评估,快速迭代。尽可能展开跨部门合作,并安排身份明确的领导者全程负责实验。
▲
通过上文的解读,我们不难理解什么是精益创业?简而言之就是,投入极简产品,之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馈进行迭代改进。
而埃里克·莱斯是这样解释精益创业的:“精益创业是研究创新产品开发的一种新方式,强调要同时兼具快速循环运作和对顾客的认知、远大的理想,以及壮志雄心。”
“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我们也不难发现就是,“目标顾客—小范围实验—反馈修改—产品迭代—获得核心认知—高速增长”。
新创企业不仅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问世),更是一种机构制度,所以,需要新的管理方式,应对极端不稳定的情况。只有在流程、机制和人才培养上,都按照精益创业战略框架规划、实践,才可能将精益创新推向真正的成功。
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
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
作者:埃里克·莱斯
译者:吴彤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解读版作者:炫先森
——————————
炫先森
资深媒体人、舆情分析师。曾供职《知音》《姑苏晚报》等,现为企业MD。国内首批百万草根博主,2005年获新浪网“十大名博”。在《GQ》《三联生活周刊》等纸媒发表文字过千万。
长期关注职场、商业和生活方式话题。
欢迎通过“搜狐新闻”订阅“炫先森”,你也可以通过微信与炫先森交流,微信公众号:炫先森 公号ID:xuanxians。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